光学仪器您现在所在位置:新闻中心

显微镜下的针线活

新闻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1-6-28 8:27:05
    手腕被切,整个手掌断了下来。医生在显微镜下,用比头发丝还细的丝线将血管、神经、筋络一一连接缝合。14个小时后,手掌续接成功,得以保全。

  就在首届医师节前夕,在济南市立三院手外科病房,记者见到了这位劫后的患者。同时,也走进手术室和实验室,亲眼目睹了外科手术显微镜下的“针线活儿”。

  齿轮脱落切断手掌

  37岁的于女士在40多天之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。这位来自章丘的女工在一家私企工作时,因为同伴操作机器失误,导致压力机齿轮脱落,飞旋的齿轮当场把她的右手从手腕部位切割了下来。

  “我当场一下子晕倒了。”22日上午,躺在病床上的于女士回忆。

  120把她送到济南市立三院手外科。“当时是3点40分左右,直接被推进了手术室。”她的丈夫在一旁说,“幸亏抢救及时,要不这只手就保不住了。”

  由于断裂的创伤面较大,血管、神经、筋络和指骨都暴露在外面,缝合起来难度较大。“整个手术时间花了14个小时,在显微镜下进行,先缝合连接了一条静脉和动脉,让血管一部分开始恢复供血,保证断掌的生命活力,然后再缝合其他神经、血管,骨头也要用钢钉连接固定起来。”手外科主任王业本介绍。

  目前,于女士的手掌正在恢复中,近日即可拔出钢钉出院。

  显微镜下细针缝合

  断裂的手掌能再接,残损的手指能再植,这种显微镜下的“手工活儿”到底怎么进行?记者穿好隔离衣、戴上口罩、鞋套,随王业本走进了手术室。

  室内有一台巨大的手术用的显微镜,显微镜头下是一张手术台。王业本打开显微镜头的灯光后,调整了一下显微镜倍数,然后把手术刀和缝合用线拿出来。

  缝合用线是带针头的,记者用肉眼看几乎看不到。只有从镜头中看下去,才能看到跟头发丝差不多粗细的线和弯弯的针头。“这是10倍的大小,一般手术用的倍数是10倍到15倍,如果是儿童或者手指头,血管更细,需要再调大倍数。”

  由于缝合线和针头太细,即便在显微镜下也很难掌握。“医生一开始要先训练在显微镜下熟练拿起针,光练这一项就要练一个多周。”王主任说,“因为要缝合的是神经和血管,尤其是在显微镜下操作,一切都放大了,如果手轻微一动,下面就是地动山摇的感觉。因此训练拿东西要稳当准确,这是首要的。”

  对于这种细活儿来说,一个手术十几个小时乃至二十几个小时,都是家常便饭。“曾经有个患者的手掌再接花了36个小时,从台上下来后,主刀大夫的脚面肿胀得跟馒头一样,另外,长期一动不动地久坐,外科大夫都有颈椎病和腰椎病。”

  用大白鼠尾巴练功夫

  要练就显微镜下的硬功夫,需要台下下功夫。“真得感谢那些大白鼠,他们是我们练‘针线活儿’的试验英雄。”该院创伤外科主任刘华水说。“在上手术台前,医生需要先脱产在实验室练习缝老鼠尾巴,起码要练习一个月,”刘华水说。

  “一般都是把老鼠尾巴从根部切成十段,然后从根部开始,一段段接起来,如果能够通血接活,就说明成功了。”他说,大白鼠要提前注射麻药,然后将四肢固定起来,“越靠近尾端,血管越细,所以一般都是先从根部开始连接缝合,循序渐进地练习。如果能顺利把尾巴尖儿接上,说明技术练得差不多了。”

  “当年我练习时,自己买了大白鼠,一次十只,晚上加班练,有时能练一个通宵。”王业本说,“要在直径1毫米的血管上做针线活儿,没有硬功夫肯定不行。”

  眼下正值夏季,医生在此提醒,一旦发生断指等事故,要用干净的毛巾包住断指,然后用塑料袋装冰块冷藏,并迅速赶赴医院救治。另外,止血时,要在伤口处压上毛巾,加压后缠住,不要在创伤之上扎绳之类止血,否则时间太长会导致静脉和肌肉坏死。

文章地址: http://www.opticalmicroscope.com.cn/news/476.html 转载请注明